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曾如此说过: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是有好几种用途。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人的感想,让我做爸爸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年轻人大家这期采访到的三位艺术家爸爸妈妈,在培养自己家里孩子的艺术喜好上面,大多也源于同样的考虑,他们尝试了不少不同方法,让孩子们在幼时已经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芭蕾范儿培养需要持之以恒
人物介绍:
琪琪,3岁,就读婴幼儿园小班
母亲吴树鸣,中国舞蹈家协会成员、中央芭蕾舞团前资深演员、中芭业余舞蹈学校资深老师
从胎教开始的音乐启蒙
琪琪是个精力旺盛的小朋友,从刚到中央芭蕾舞团练功房、换上小芭蕾舞鞋开始,她就一直不知疲倦地在里面绕着圈跑步,有时也会坐下来,自己数拍子、训练勾绷脚和压腿,一个人做得有模有样。当穿起纱裙的母亲高雅地翩翩起舞,3岁的她也聚精会神地模仿着每个动作,摆手位、转圈,像一只娇憨的小天鹅,虽然笨拙,举手投足却也流露出高雅的风范。
9岁时,吴树鸣考进北京舞蹈学院,从那时候开始,她就再也没和芭蕾分开过。怀孕期间,她也常在家放一些悠扬的钢琴曲,哄哄肚子里的孩子,还将训练芭蕾坚持到了生产前一个多月。或许是这个原故,出生后,琪琪的运动和舞蹈天分展示得淋漓尽致。婴儿爬爬比赛冠军,因超强的音乐步伐感和模仿能力直接跳过了早教课程,甚至还能依据步伐快慢和音乐起伏而做出相应变化自编自演一段舞蹈。她仿佛总有着无穷的精力,从睁开眼一直能蹦到睡觉,只有一件事情能让她安静地专注起来舞蹈。无论是看母亲播放的舞蹈碟片还是在剧院里观看舞剧演出,她都能目不转睛地忘了玩耍,连糖果都不要。
由于骨骼和智商发育是什么原因,开始学习芭蕾的最好年龄是5岁。还有两年才够格的琪琪正沉浸在捏捏陶艺、臭个美拍个照、在迈阿密海滩上众人的惊诧声里跳跳水的幸福日常。吴树鸣常常携带她一块去看画展和舞剧,让她跟着练练勾绷脚和手位。在琪琪眼中,舞蹈就是母亲那些美美的样子和舞台上那些有追光的演出,她不了解,一旦开始正经学习,艰苦也将如影随形。
学画画,尚美的心灵比什么都要紧
人物介绍:
大正,13岁,就读初一
爸爸石良,画家,中国油画院副院长
父母要做个细心人,抓住孩子最突出的天分
石良最早发现大正在绘画和雕塑上的天分,是五年前,儿子8岁时。一般油画都以素描和水粉为基础,先画个柿子椒或者皮球,学学图形,认识下透视,一上来就画静物油画的,还真没。所以8岁的大正张口说想画画时,石良只摆了几个简单的静物。结果一提笔,石良愣住了。大概是从小耳濡目染地看父亲画画,又或者是神秘且没办法抗拒的遗传原因,总之8岁的大正一出手就是准专业的状况。他刚开始就能看到色彩的倾向,偏蓝还是偏灰,环境色还是条件色,很敏锐。也是8岁,大正用父亲买的彩色陶泥捏出了各种惟妙惟肖的人像,宽袍大袖的老子、神情坚毅的切格瓦拉等,雕塑院院长吴为山来一看,也吓了一跳,说这个雕塑的感觉太好了。无论理解、察看还是表达都已经脱离了孩子的幼稚,倒像是雕塑家捏出的小泥稿。
身为画家,石良却从没想过要引导孩子也往这条路上走,从小到大不要说碰画布,连铅笔都没给他买过。但天分是非常难抗拒的东西,每一个人都不同。我儿子对动作的记忆就非常差,一套广播体操能完整做下来就很好了。老天爷造了你,总有一样是你非常突出的才华,非常重要的是父母要做个细心人,要通过孩子的种种表现,抓住他最突出的天分。
音乐教育,越早开始越好
人物介绍:
俞隽,7岁,就读二年级,被誉为大提琴小王子
爸爸俞子良,著名钢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从业者
若父母太心急,会妨碍孩子享受音乐的乐趣
俞隽在美国读二年级,天天的课余时间是从下午两点半开始的。做作业、玩耍,吃饭。为了让他有一些其他的活动,父母给他报名了不一样的兴趣班,画画、游泳、舞蹈,一周内几乎不重样。然后就是两次45分钟的练琴时间,分别安排在兴趣班的前后。他天天过得乐此不疲。今年7岁的俞隽已经作为历史上最年轻的大提琴手考入了父母的母校美国曼哈顿音乐学院,并曾在卡内基音乐大厅登台演奏。不久前,他在中国某热播的娱乐节目里亮相,可爱的小双眼和卷发,换牙期漏风的牙齿,前一秒还在高雅地演奏大提琴,后一秒《狐狸叫》的音乐一响起,他又人格抽离地大跳热舞,萌翻了全国的观众。这所有都出乎俞隽父亲俞子良的意料。作为音乐教育者和从业者,虽然从胎教起就给俞隽听音乐,也在他两岁时发现了他在音乐方面超乎同龄人的准确直觉,俞子良却从没为俞隽的音乐教育订下什么计划。就像每一个父亲的朴素愿望:俞子良只期望儿子除去学习以外能有一件事情倾注时间,并且能做得好;期望他能领略音乐独特的交流方法。不少父母很心急,总感觉我付了学费,孩子就应该在一段时间内弹出哪种曲子、考过几级,假如学音乐不是为了增加修养和享受美,那不如去练体育。
约法三章,把拉琴变成吃饭睡觉外的第三件事
俞隽天资聪颖,学什么都非常快。常常感兴趣班的老师找到俞子良,说俞隽在这方面颇有天分,期望进一步进步他的才能,但都被一一谢绝。由于音乐俨然已经是俞隽生活里非常重要最热爱的事情,拉琴就像吃饭和睡觉一样,是天天都要做的。假如俞子良三天不让他拉琴,他一个人都会感觉奇怪,然后悄悄跑去训练。所以不少孩子面临的坚持不下来、兴趣多变等难点在他身上根本没有。这所有是什么原因,还要仰赖于俞子良颇老谋深算的教育。